余鸿昌:33年生、江苏常州人、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、政冶经济学专业任军校物理教员、电工教员、政冶教员、团政治处主任、师政治部付主任、主任等职。
舒志刚先生积十数载辛勤耕耘,集藏名人书画和手迹,孜孜不倦,乐此不疲,近来舒先生不忘承诺,整理编辑的“翰墨序跋集”不久就要和大家见面了,余研读序跋集,颇多感悟和启迪。
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”的传统观念,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具正义感的为人处世、行文治艺的基本准则,舒志刚先生即使处于周围环境险恶,经济拮据的境地,他对集藏名家书画,矢志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不曾有丝毫的动摇,曾在文革中被剥夺了深造的权利,但报销祖国的爱国之心不变,通过默默无闻的辛勤耕耘,不断学习,不断追求,把集藏名人书画作为人生之自然,乐此不疲,情不自禁大喊“人生机遇我很幸运”。舒先生通过对集藏书画的整理、学习,在艺术殿堂里遨游,思想得到了提高和升华,并求得了自我人格的完善。“翰墨序跋集”的集册完全基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准则,也是编者处世为人、治艺行文的极好写照,序跋集的刊行也正是这一思想境界的体现。
纵观序跋集墨迹,字里行间知白守黑,五彩纷呈,神采飞扬,可谓于方寸之间展风云际会,现千山万壑于笔墨之中隐道德修养,秀劲洁劲,所有列入者,既有古今书法界的顶尖人物,还有台港知名人物,还有名不见传,令人可畏的年经人,正是东南西北中,真草隶篆行,龙飞凤舞,千姿百态,风格各异,丰富多彩。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作品的多样化。纵观序跋集的所有墨迹,不难看出,中国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又是相互联系的。书法与文字同在,真是有了中国文字才孕育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。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一致性以及它的凝聚力,有一个法国艺术家曾说过“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绝不可能只有一颗印章”。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样性。一个书法家在一生的艺术创作中要创造多种多样风格,更要注重书法艺术风格的丰富多彩。序跋集作品的风格多样,不仅可供书家学者研究,借鉴,更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一点东西。
每个时代,文化艺术都有一个继承和创新,无传统基础就同无根之木,不会有叶茂和鲜花灿烂,当然,若无创新,照搬前人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,充其量只不过无灵魂的躯壳而已,艺术失去了灵魂,也就寿终正寝了。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,作为书法艺术概不能例外,凡人都有惰性,畏难喜易。急功近利是人性的普遍弱点,特别是现今处于物欲横流的时代,现在有些人急于求成,不花大力气,往往忽视了传统于创新的关系。创作时大胆飞舞,字形荒诞怪异,看似很气派,实则线条僵木无力,空虚漂浮,因此书家要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个人性格,离开继承与创新是不能到达彼岸的,必须长期修炼,不能有投机和短期行为,学习古人应领会前人的精髓,精华,去粗取精,并融入自己的思想、理念、学养情趣。决不能依猫画虎,学死,学僵。要在学中求变,变中求学,不断追求,创新发展。
“翰墨序跋集”的所有作者是省级会员和国家级会员,他们的作品尽管结构多样,体法各异,却是一脉相连,他们的艺术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无限,道德学养与性情志趣高雅,表达方式无穷,大书法家黄庭坚“论书”云:“学书要胸中有道义,又广之以圣哲之学,书乃可贵。若其胸腑无程,致使墨不减无常。逸少,只俗入耳”。历来有成就的书法艺术家无不学识渊博,识见过人。序跋集的各位各家高手,他们无不把深学广智,修身养德作为第一要务。凡有志学书者,都必须铭记“书,心画也”。
——余鸿昌2006年10月25日于常州市